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17-05-24 09:24
来源:本站
特约记者 张长荣
“年轻人到我公司学技能挣工资,老年人留在家乡养鸡种树也能挣钱!”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中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一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扶贫应增强造血功能,村民外出留守均有钱挣。
黄一峰说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也道出了产业化扶贫的慈善路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的中科控股,总是将“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紧密结合,累计捐款捐物7000余万元,用于支援贫困地区教育和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慈善扶贫的宽阔路径。
“输血”+“造血”式扶贫
黄一峰出身在涪陵区义和镇双溪村,从基层打拼,逐渐做大做强了企业,产业遍布大陆、香港、东南亚。
黄一峰是“从乡村穿着补丁粗布衣服打着赤脚走出来的”企业家。这让他骨子里有一股浓浓的乡村情节。因此,在他的带领下,中科控股十分热衷于参与扶贫攻坚工作。
从2010年开始,中科控股开展“6个100资助工程”。这种简单的“输血”式扶贫,每年为当地100名特困优秀学生、100名农村留守儿童、100名福利院残疾儿童、100名贫困孤寡老人、100名敬老院老人、100名“四老”人员(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老抗美援朝)提供系统的帮助。
其实,“输血”式扶贫只是中科控股慈善扶贫的一个缩影。该企业更热衷于“输血”+“造血”式扶贫。
一直以来,为减少后续“麻烦”,很多企业喜欢“输血”式扶贫,送钱送物给受助者后,便不再关心受助者以后的状况。这也是很多被救助者总是摆脱不了贫困,且长期依赖“输血”式救助的原因。
“‘输血’式扶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者的贫困根源,只有‘输血’+‘造血’式扶贫,才能既缓解贫困者当时的窘况,又能从根上斩断贫困的‘锁链’,帮助受助者实现长远发展。”黄一峰认为。
在他的引导下,中科控股开展公益事业时十分重视产业扶贫,注重扶贫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化。按照这一思路,中科控股在涪陵义和镇开展了“巴山夜雨休闲旅游区”项目,带动全镇5个村8000余人实现脱贫致富。
中科控股还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帮助村民快速脱贫致富。“除已有的近6000亩花卉苗木,2014年中科控股将印度辣木引进重庆,成立了目前全国唯一的辣木种植与加工基地,目前已进入丰产期。”
辣木是原产印度的一种树木,因其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保健功效,近年在国际上非常火爆。“这就是我们为村民找到的增收骨干项目。”在中科控股的努力下,目前义和镇已种植辣木1000亩,亩产干叶200斤,一亩地收入将超过2万元,带动整个产值将超过14万元,远超传统农作物。
辣木项目一上马,义和镇的村民立即跟进,目前已有200余人种植辣木。“辣木基地还将扩大种植面积,涵盖义和镇更多乡村,形成义和镇贫困村民的重要骨干收入来源。”黄一峰说。
如今,中科控股在涪陵多个乡镇不断推出“巴山夜雨休闲旅游区”和辣木类产业项目,当地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新面貌。
为村民增收推把力
作为白手起家的企业家,黄一峰深知村民创业的艰难。因此,中科控股在公益实践中,十分注重对白手起家的村民创业帮扶。
2014年8月,中科控股出资2000万元作为帮扶村民小微企业发展的启动资金,为优秀创业者提供利息低、无抵押、有保障的微助型资金支持和“1对1”帮扶指导工作。
“如果不是中科那雪中送炭的10万块,我真的很难想象我要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涪陵区桔源嘉无花果责任股份合作社董事长刘汉彬谈到中科的帮扶时,心中充满感激。
当初为了给家人治病,60岁的刘汉彬开创了无花果种植事业。但由于缺乏经验,且无花果种植周期较长,刘汉彬陷入连给工人发工资都很困难的地步。
危难之际,刘汉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中科控股。中科对刘汉彬的企业深入了解后,立即贷款10万元予以帮扶。刘汉彬自此走上了成功的创业路。
易利胜的轩景雕刻制作工作室是另一家获得中科鼎力支持的小微企业。当初工作室刚起步就遇到资金困难,中科控股为其提供10万元贷款。易利胜因此走出了困境。
“有更多创业村民需要实现梦想,我们力争每年帮助200—300户小微企业站稳脚跟、做大做强。”中科控股的承诺掷地有声。
针对贫困人口的年龄差异,中科在产业扶贫中实施“双保险”:年轻人可优先进入旗下公司打工,老年人或不适宜外出者通过种养殖结合实现增收,拓宽了贫困村民收入来源,“不算年轻人外出打工拿工资,仅留守农家的家庭靠土地流传、种养殖收入,一年就可收入六七千元。”黄一峰说道。
中科控股还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扶贫效率。例如对义和镇各村贫困人口进行建卡,对贫困户优先安排就业,有针对性地建起销售网络和电商平台,优先收购农产品,工资对其倾斜,切实提升扶贫帮扶力度。
中科控股负责人慰问老红军